国际音标字体是用于为全世界所有语言注音的符号系统。国际音标字体遵循一音一符的严格标准 ,最初用于为西方语言、非洲语言等的标音。经过多年发展,在中国语言学者赵元任等人的努力下,国际音标逐渐完善,已可为汉语等东方语言注音。
国际音标字体介绍:
以拉丁字母为基础,但因人类语音差异很大,有限的拉丁字母远不够用,于是就改变字形和借用别的语言的字母的方法来补充。读音上,为照顾习惯,多数符号以仍读拉丁语或其它语言的原音为原则。
因而,国际音标形式上,以拉丁字母(罗马字母)的小写印刷体为主,如:[a、b、c、d、f、g、h、i、j、k、p]等。在不够用时,以下几种方法来补充:
(1)拉丁字母大写印刷体或书写体(草体)如:小号大写印刷体[&628;、&640;、&610;、&665;、&668;]等;“手写体a”[ɑ],[&651;]草体v;
(2)拉丁字母的变形或倒置,如:[&601;](倒置e);变形[&597;](卷尾c),[&598;](右弯尾d),[&331;](长右腿n)等。
(3)借用其它语言字母,如:[ε](希腊语第5个字母Ε),[θ](希腊语第8个字母Θ)等。
(4)新制字母,如:[&643;],[&612;]等。
(5)在字母上加符号,如:[&649;](加横的u),[&322;](缠“腰带”的l),[&664;](中间带点的o),[&248;](带斜划的o),[&231;](带软音符的C)等。
国际音标是英法两国学者创定的,主要适用于表注印欧语言、非洲语言和一些少数民族语言。它发表后,在欧洲语言学界比较流行。美国人多数仍用他们自己研究美洲印地安语的符号。